中祥配资
●香港迪士尼十年来首次盈利,净利润8.28亿港币,与OTA头部企业百亿级净利润相比,不及其5%,“快乐经济”还有价值吗?
●今年全国范围内在建和宣布即将试营业的主题公园超过50家,分布在哪?为什么?
●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困局如何破解?
主题公园的“快乐经济”真香吗?
最近,香港迪士尼近十年来首次盈利(2015年业绩由盈转亏)的消息广受业界关注。根据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简称“香港迪士尼”)公布的2024财政年度业绩,主题乐园录得自2005年开幕以来最高的净利润(8.38亿港元)、EBITDA(23亿港元)、收入(88亿港币)和入场人次(770万人次)。相对于动辄上百亿利润的OTA(在线旅游平台),利润不到10亿元的主题公园,却为所在城市创造了百亿级的价值——香港迪士尼访客于2024财政年度在香港的额外消费(与没有香港迪士尼的情况相比)达到216亿港元,为本港带来约124亿港元的增加值,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约0.42%,并创造约2.2万个就业机会。
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有效解决就业,作为旅游业的主流业态,主题公园创造的“快乐经济”依然值得挖潜。今年以来,国内不少城市宣布“上新”主题公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建或宣布即将试营业的主题公园超过50家,加上已有的近90座特大型和大型主题公园,全国近140家主题公园即将同台竞技,它们在丰富文旅供给的同时,能否真正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超50个项目上新,聚集三大城市群
据南方+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范围内宣布在建或释出营业讯息的主题公园超过50家,其中大部分更是预计2025年内即投入运营,涵盖影游IP衍生、冰雪、海洋、森林、水上乐园等多种类别。
纵观全国主题公园市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北京环球度假区、香港迪士尼乐园是当仁不让的三大龙头,分别背靠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个主要城市群。梳理可见,当前的主题公园新项目也向此三处区域呈现明显的集聚趋势。作为经济、文化、旅游中心,三大区域已形成系统性的文旅产业布局,并具备较强的区域文旅资源整合能力,利好主题公园前景。
中祥配资
依主题公园新项目提取出的关键词云 南方+ 周妤洁 制图
“主题公园成功与否,与它所在的区域关系特别大。区域本身的知名度、交通网络、气候条件、经济状况、文化偏好……对主题公园的经营和存续非常重要。”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称。在他看来,主题公园首先服务于本地客源,评估项目可行性时,要看当地的游客量是否达标;此外,城市本身也需要具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
近期公布新动向的主题公园项目中,超过10座选址在上海、杭州、苏州、常州、宁波、丽水等。2024年,长三角地区共有20座城市GDP增速达到6%及以上,上海成为全国首个GDP超5万亿的城市,苏州则以超2万亿的经济总量被称为“中国经济最强地级市”。江浙沪居民消费水平较高,旅游消费能力强劲;同时,长三角城市间连接高效,周边省市游客流动迅速,区域内旅游经济联动效应佳,构成了主题公园文旅项目扎根的有利基础。
观察京津冀的主题公园新项目则可见,主打“海洋”牌的北京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和主打“亲子”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1201街区顶点公园项目,均位于文化旅游区北部产业带,毗邻北京环球度假区,追求协同作用的意图明显,有利于为游客打造“一站式”游乐体验。京津冀地区高收入群体集中,尤其是北京有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对家庭娱乐项目需求较强,主题公园市场空间广阔。另外,华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河北石家庄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后脱胎换骨的张家口,也进一步利用优势,迎冰雪运动潮流而上,打造包含华北地区最大室内滑雪场的深国际·真悦天地项目和崇礼雪如意山谷乐园。
张家口“雪如意”
“发展主题公园,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条件”
主题公园这份考题上,粤港澳大湾区交出的答卷向来可圈可点。除了香港迪士尼外,大湾区成功孕育了长隆、方特等本土知名品牌,清远长隆度假区自1月25日对外试营业以来,春节假期(至2月4日)期间已接待13.12万人次入园,并有效拉动周边业态,体现了长隆IP的号召力。作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区域之一,大湾区的科技优势也反映在主题公园新项目中:华丽转身的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以平行宇宙为基底构建科幻主题世界,创新性推出实景RPG乐园玩法;计划落地于香港海洋公园山上高峰乐园部分的1000米巨型飞索、30米高“笨猪跳”“冲力滑梯”及“天空秋千”等,用技术为老牌主题乐园注入新可能。
林焕杰分析称,粤港澳大湾区有几项突出区位优势:气候优越,即便冬天温度也适宜出行;交通便捷,机场众多,也有发达的高铁、公路网络;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再者,包含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的大湾区,是一个文化包容性极强的区域,还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挥其国际化的长项。他充分肯定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一行业的潜力:“发展主题公园项目,我认为大湾区是国内最有条件的一个区域。”
清远长隆的蒸汽火车让游客得以和动物们近距离接触
作为消费市场的大湾区,具有其得天独厚的长项。截至2023年底,港澳与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合计达到近9000万,数量庞大,且其中占据相当部分的是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客群——年轻群体。随着经济增长,大湾区中高收入人群数量提升,不断创造对高品质文旅消费的需求空间,为主题公园带来了稳定的消费基础。此外,高度国际化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不断上升的广东入境游热度,都为整个大湾区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也对兼顾国内外游客喜好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整个主题公园行业趋于饱和,大湾区还需更下功夫进行综合布局,避免陷入同质化的缠斗。迪士尼、长隆等头部项目作为核心,服务本地居民之余,具备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客源的能力,可引进更多国际化IP、强化跨界合作;其余项目则可考虑以周边地区作为市场腹地,植入地方特色,提供更多差异化选项,形成良性竞争中祥配资,共同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升级后的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
2024我国主题公园二次消费下跌一至三成
必须承认,在主客观因素作用下,即使风头最盛的主题公园都未必盆满钵满。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迪士尼体验业务、康卡斯特(环球度假区母公司)主题乐园业务等营业利润均同比承压;较2023年同期,我国主题公园2024年总体客流量已出现滑降,更有多座主题公园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重资产模式牵引的产业,维系生命周期是主题公园永恒的难题与痛点。林焕杰分析道,大型主题公园对长期吸引力、淡旺季平衡要求极高:“经营周期一般是15年起步,才能基本收回成本,并且开始盈利。”由此,不少主题公园项目陷入怪圈:迎市场机遇或热度而生,前期建设投入消耗巨大,却在还没走完较长的资金回收阶段之际,就失去盈利能力、迅速走向萧条。
一众主题公园,面临着与新项目争夺市场份额的挑战,其应对措施各有不同。例如,大湾区的标志性区域品牌——长隆,选择了继广州园区后,向珠海、清远进行规模化复制扩张,以创造新现金流、分散市场风险。其动物王国之名虽已在30多年历程中深入人心,但业界指出,其缺乏强产业链支撑,对传统的主题公园业务依赖性强,运营模式相对单一,必须突破商业变现能力瓶颈,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风向中稳舵前行。
研究显示,对于较为成熟的主题公园,门票收入一般应当只占总收入30%左右,余下部分由零售30%、餐饮住宿40%构成。然而,据主题公园研究院统计,2024年中国主题公园游客消费趋于保守,二次消费(餐饮、纪念品、特色体验项目)呈现10%—30%的下跌。消费者行为模式变化下,主题公园无疑需要创新产品与管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IP衍生品和配套设施,才能优化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源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
破解生命周期,另一条可借鉴的道路是技术赋能,进行升级再造。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南湖乐园,作为承载广州市民40年情怀的“元老”级别主题乐园,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的年游客量一度接近百万,却由于设施陈旧、新鲜感缺乏,在新时代一度门可罗雀。2023年7月起,其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大改造,更加突出高科技定位,以基于平行宇宙的科幻故事为背景设定不同的玩家阵营与冒险路线,推出国内首个RPG(角色扮演游戏)科幻主题乐园,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代科技+中华文化”,深圳华强方特旗下方特主题乐园是鲜明存在。走进其“东方神画”乐园,能在巨幕立体电影、建筑投影、四面通透式幻影成像等多种前沿体验中,重新理解牛郎织女、决战金山寺、梁祝化蝶、孟姜女等民间传统故事。2023年,方特系列主题公园共接待了8569万游客,排名全球第二,并不断扩张落地新园区,体现出其“科技+文旅”定位的价值。
据《2024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预测,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中国主题公园发展一大趋势,VR、AR、智能机器人、全息投影等元素愈发走向主流。随着大数据、AI技术不断发展,主题公园可以为游客量身定制游览路线和互动体验,增强个性化,提升消费者黏性,打造具有文化深度的沉浸式享受。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
另外,节庆主题的短期类主题公园项目“短平快”的打法,在为市场增添新体验场景的同时,同样可以有效促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今年春节假期,在“湾区之心”广州南沙,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人气爆棚。这场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灯组最多、展期最长的“超级灯会”,邀请上千名非遗工匠打造逾万盏彩灯,吸引了数十万名市民游客前来观赏。灯会举办期间,南沙酒店住宿业迎来客流高峰。元宵节过后的首个周末,位于灯会举办地不到10公里处的亚朵酒店客似云来,负责早班的服务人员说,这几天的客流量比去年国庆期间还要高。数据显示,自1月22日启幕至2月11日止,灯会已累计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根据其门票票价进行初步测算,票务收入或突破3000万元;假设门票收入占总营收的30%,该活动或能创造超过1亿元的收入,可覆盖7000万元的前期投入。
业界人士分析称,对消费者而言,短期密集的阶段性投入是常驻项目的市场补充,提供了更丰富的出游选择。抓住特定节点,结合地方特色、IP文化等,较快提高园区客流量和知名度,并借游客高涨的消费热情,迅速吸引票务、餐饮和零售收入回报,这种商业模式与主题公园如出一辙,但投入相对低,回报周期短。
赛道趋于拥挤,高质量产品仍然稀缺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大对文化、旅游、娱乐等领域的支持。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视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活跃地区,文旅项目在资金、基建、土地等问题得以解决后,能够更快落地。以广东为例,星纪世界·南湖乐园更新改造工程、清远长隆国际森林度假区森林乐园项目、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二期)等均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疫情后旅游市场回暖,民众出行和娱乐欲望大幅增加,也给予了主题公园新的希望。以年轻人、亲子家庭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注重“情绪价值”,对主题公园项目接受度高;在短途游和周边游趋势下,本地主题公园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站在2025的关口展望未来,主题公园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现象,反映了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在一定经济周期和市场需求背景下的快速发展态势,也吸引着资本市场前赴后继的热情。
用户多、传播快的网络时代,讨论度高的市场关注点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涌现。短期内的爆款,总是引得大批“玩家”跃跃欲试。例如,影游IP落地为文旅项目,在愈发广泛的共识下指向新的风口。去年的现象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也成为“带飞”文旅之众望所归,目前其已授权吉林长春南溪里文旅小镇的戏雪乐园呈现十大“黑悟空”主题雪雕场景。无独有偶,今年电影院线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非凡表现后,将中国特色影视IP转化为主题公园的声浪再起。
网友喊话要求建设中国神话IP主题公园
林焕杰向南方+记者分析道,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代表的影片,所依托的传统文化传播基础深厚,其故事主题、情节具有较强的本土识别度和情感共鸣点,并凭借关注度高的国产影片实现了泛年龄层传播,尤其是走进年轻消费群体心里,因而具有打造成熟文旅项目的潜质。但与此同时,他也一再强调,“中间的路还很长”,新主题公园项目务必避免像“唱着唱着就没人记得”的流行歌一样:仅在表面贴上风靡一时的IP标签远远不够,还有赖于有效整合资源,深挖IP内核,评估价值和延伸空间所在,并在文化创意、场景设计、科技应用等领域做好创新。
相比单纯进行新项目构想和扩张,林焕杰提到,可以作为主题公园“教科书”的迪士尼,近年来在现有园区内,不断新增玩具总动员、疯狂动物城等主题,并于中国大胆推出首个没有官方故事设定的角色玲娜贝儿,每年淘汰1/3的硬件、补充1/3的项目内容的“三三制”高要求下,方能保持住在当地的市场渗透率和单店盈利能力。可以说,伴随文旅升级的旺盛需求,市场呼唤的是更加高品质的内容导向型出游体验。当“增量”逐渐见顶,深耕现有市场、持续优化内容、打磨高质产品,或许才是王道。
南方+记者 周妤洁 周人果
统筹:周人果
剪辑:许蕾中祥配资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